网站标志
导航菜单
当前日期时间
当前时间:
购物车
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 去结算 我的订单
商品搜索
商品搜索:
文章正文
中关村科学城打造首都人才高地 创新驱动与人才集聚在中关村“同频共振”
作者: 北京日报    发布于:2024-03-15 21:05:23    文字:【】【】【

一点点梦想的星火,汇聚起时代的光芒。无数个平凡的“小我”,成就了骄傲的“我们”。

2023年,中关村科学城上市企业队伍不断扩容,呈现一派星光闪耀的火热景象。9月28日,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11月1日,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北交所……明星企业闪烁光焰、竞相上市的背后,奔涌着精英人才聚集的澎湃能量。

长期以来,海淀区立足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不断优化创新生态,让海淀企业发挥创新活力。与此同时,海淀区以中关村科学城为策源地,全面增强人才吸引力凝聚力,让人才成为海淀跑出“加速度”的关键因子,让中关村科学城逐步筑造起首都人才高地。

加强“海英人才”品牌优势 吸引人才集聚海淀

“海英计划”让人才的力量与智慧,汇聚在今天,传递到明天。

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关村科学城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海英计划”支持下,创业者们在这里用一行行代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中关村故事。

“科技成果只有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才能提升自身价值!”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王磊表示,非常幸运能在中关村创业。从早期孵化阶段,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便给予企业政策支持,中期成长阶段,有中关村科学城基金护航,还有很多重要的展会、活动等平台,帮助大家展示成果,搭建渠道。“这里把所有与创业相关的职能部门综合在一起,打造‘一站式服务’,为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捷。”

2012年,为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海淀区制定并实施了产业人才专项支持政策“海英计划”,对“海英人才”给予多种专项支持。2019年,推出“海英计划”升级版,旨在围绕高精尖产业领域,吸引全球有影响力的顶尖人才,聚集能够推动重大技术革新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高素质国际化青年英才,打造高品质人才引进与培育平台,补足区域人才发展生态,推动人才结构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同时中关村科学城还着力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双站”建设,促进高端智力资源在地区转化,增强海淀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潜能。截至2023年11月,进站及留站100余名博士后人才,覆盖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新材料等高精尖产业领域。

“海英计划”正在成为海淀区的人才名牌,成为海淀区的优秀杰出人才符号。入选“海英计划”的优秀人才得到的不仅是人才资金的支持,还有多方面配套服务支持。

“对科技企业而言,要打通人才瓶颈,就要依靠海淀这片沃土,种好‘梧桐树’。”“我们需要更多人才,在海外市场上开疆拓土。”日前,“海英人才”会客厅举办东升专场,邀请了东升镇周边入选的“海英人才”、博士后工作站负责人,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交流座谈。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飞强表示,作为一家集氢能与氢燃料电池研发与产业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特别是海外人才有较大需求。海外人才引入后,要留住人才,还需要有更多政策支持。“海英人才”会客厅为企业了解更多人才政策搭建了便捷的平台。

“海英人才”会客厅是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发挥“海英计划”政策影响力,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融合发展举办的系列人才座谈交流活动。会客厅开启以来,通过邀请产业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做客,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了解人才及企业发展需求,为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人才工作水平和质量,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才,是海淀的创新之魂。在“海英计划”支持下,大批精英人才在海淀这片创新的沃土上建功立业,无数梦想在这里落地扎根、茁壮成长。

实施“薪火共燃”计划 点燃企业创新活力

“薪火共燃”计划为人才点燃梦想,为奋斗指引方向。

2023年初,来自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医药健康、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空天等领域的59位优秀企业家,成为“薪火共燃”第三期培训计划的新学员,在北京大学开启为期一年的课程学习。

“在培训中学习前沿知识,洞悉未来趋势,感受创新思想碰撞,非常有意义。”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慧冬表示,“薪火共燃”计划的课程设计可以对自己供职的企业和所在行业未来发展问诊把脉、指点迷津。

“参加培训既收获良师益友,又加强了协同联动。”北京瑞莱智慧科技有限公司CEO田天表示,这一期“薪火共燃”计划开始得非常及时,可以聚合当下各个热点领域和新赛道的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为海淀区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建设添砖加瓦,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2023年9月上旬,为增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家的视野和创新能力,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还组织开展了“薪火共燃”研学活动,带领企业家们走访上海、杭州知名企业。

参访结束后,企业家们围绕本次研学活动展开了复盘和总结,分享了收获与感想。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大家感觉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还开拓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思维。企业家们一致表示,将把所学所得带回到企业的实践中,为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11月17日,“薪火共燃”计划在冬日里开启第四期。新学员来自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智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接下来的半年里,他们将结伴同行、共赴梦想,共度一段同窗的难忘时光。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不仅深入探究了金融和科技的尖端知识,更深刻领悟了创新思维和管理智慧的精髓。我们参与了一系列深思熟虑设计的课程和实践活动,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融合,不断自我挑战,追求卓越。在这里,我们不仅积累了知识的宝库,更收获了无价的人生体验和深厚的友谊。”声智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孝良,作为“薪火共燃”计划首期学长,现场分享了自己参与“薪火共燃”的经历和感受。他表示,所有这些学习经历,将“薪火共燃”计划学员塑造成为对海淀、北京,乃至对全国和全球科技创新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力量。

“薪火共燃”计划是海淀区聚焦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依托清华、北大等优质师资和智库平台,满足科技创新型企业家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的核心需求,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

据了解,“薪火共燃”计划自2019年启动至今,共有230余名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潜力型企业的创始人、合伙人或高管参加了培训计划,在企业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获得了广大学员的积极反馈。在此期间,13家企业上市、9家独角兽企业、28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锚定奋斗目标,创造新的伟业。一大批“薪火企业”依托“薪火共燃”培训计划,在被赋能以后再度起航出发,快速成长。

开展国际化人才实训 推动中关村产业出海

“国际化人才实训班”推进全球智慧共享,实现科技人才自立自强,引领创新驱动。

2022年,海淀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离不开每一家企业的付出和贡献。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海淀企业“走出去”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也同样前所未有。

为助力海淀科技企业更好地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国际化视野,2023年2月24日,第21期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化人才实训班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开班。实训班历时9天,以实为导,以训为践,特别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知名教授等进行授课。课程涵盖了国际形势分析、国内外政策解读、海外战略布局、危机公关处理、实战演练模拟5大模块、20余项课程,授课老师名家荟萃,内容精彩纷呈。

“我们希望走出去,加快拓展海外市场,此次培训班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北京世冠金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京燕表示,公司计划今年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与海外的科学家、高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

“通过这次学习,加深了对国家政策、国际形势以及未来趋势的了解,有助于把握发展的方向和机遇。”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余勇也对实训班非常认可。

国际化人才实训班帮助企业家们增强战略思维,以世界的眼光和国际化的思维,全面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要求。

“企业走出去如何应对合规挑战?如何与国际法、国际标准相衔接?如何扬起数字化之帆,在出海的道路上走深走远?”2023年9月1日,由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指导,多家企业联合主办的“链link”公益出海训练营系列活动正式开营。训练营分四期涵盖企业出海战略规划、市场拓展、海外渠道、技术创新等主题,以系列课程和经验分享的方式开展。活动旨在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升全球竞争力、拓展国际化视野、进入全球市场通道。

经过多年发展,中关村科学城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海外“朋友圈”不断扩大。一直以来,科学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引进来,走出去”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丰富的政策和配套支持。通过举办“链link”公益出海训练营,开展国际化人才实训,进一步为企业家个人的成长和企业的更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

国际化人才实训班是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为科学城高科技企业量身打造的国际高端人才实训平台。自2012年首期举办以来,累计已有600多家企业的800多位高管参加,帮助海淀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视野,培养企业国际化人才,从而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品牌、产业链协同出海。

实践证明,科技人才是推进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从“海英计划”到“薪火共燃”,再到开展国际化人才实训班,海淀区紧扣科技型人才学习动力强、知识更新快、成长空间大等特点,持续加强人才聚焦培养,提高爱护关心,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培厚创新沃土,为科技人才实现抱负、施展才华创造出广阔空间,搭建起亮丽舞台。随着创新驱动与人才聚集在中关村科学城“同频共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贡献出强劲的海淀力量。(作者 王歧丰)

浏览 (9)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 北京日报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新闻详情
脚注栏目
|
脚注信息
机电工程网(C)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