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导航菜单
当前日期时间
当前时间:
购物车
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 去结算 我的订单
商品搜索
商品搜索:
文章正文
又一巨头,医学影像诊断器械正式「国产」
作者: 来源: 器械之家    发布于:2023-09-21 20:40:20    文字:【】【】【

9月5日,拜耳处方药北京供应中心影像诊断医疗器械厂房在经开区举办启用仪式,意味着拜耳影像诊断设备即将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

“拜耳北京影像诊断医疗器械本地化项目”于2022年12月正式启动,仅历时9个月就完成所有施工并通过了施工相关的各项验收。

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副总裁中国产品供应负责人谢飞凯表示,厂房正式启用代表着高压注射系统的组装和制造车间已经落成,同时也意味着拜耳可以启动工艺验证和产品注册流程,为最终取得生产许可证做准备。

新工厂将用于高压注射系统生产

据悉,新厂房生产的四种产品是用于影像诊断的高压注射系统,将被用于改善不同场景下的CT造影诊断。

目前拜耳旗下共有多款高压注射系统,分别为:智能MR高压造影注射系统(MRXP)、MEDRAD®Mark7Arterion高压造影注射系统和MEDRADCentargoCT等。

其中,MEDRADCentargoCT是拜耳全球高工作效率的CT高压注射系统旗舰产品,曾在去年第五届进博会上进行国内首展。该系统拥有三个活塞式注射通道并提供信息化和智能化模块。能够极大优化医生在检查过程中的工作流程,显著提高放射科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具体来看,该产品有以下三个特点:

1.高效率

Centargo专为简单、可靠和自动化的工作流程而设计,扫描间隔时间快,工作流程大大简化,并能在不到20秒的时间内为下一个患者做好准备,减轻医生工作量与压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医院的建设,可谓是一举多得。

2.智能化

相比于同类型其他设备,Centargo能让医生手动输入数据的频率大大降低,同时直观的用户界面也辅助医生更便捷地完成日常工作。此外,产品拥有SmartProtocol智能方案助手*,可以依据患者的体重生成个性化注射方案,确保获得优质的图像质量,同时降低了对比剂的使用量。

3.高安全性

MEDRAD®Centargo的系统带有自动的空气检测和去除功能,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当多名患者需要扫描时,每个患者在注射之后单患者管路都会更换,以保证无污染与医疗卫生安全。创新的细节设计更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安全性设计让患者放心,让医生安心,让医院管理更为舒心。

此前,拜耳影像诊断业务部在中国提供的产品包括对比剂、高压注射器械以及信息处理解决方案,用于支持放射科医生在增强CT和MR磁共振影像诊断中实现高质量的对比增强成像。现如今,拜耳能在国内生产这些产品,不仅是在华业务版图的扩张,也是为其国产化进程铺平道路。

放射业务营收超130亿后斥巨资收购人工智能布局

事实上,拜耳对于影像诊断放射学有将近100年的贡献,在影像诊断领域是元老级的开创者。

它不仅推出了全球领先的CT对比剂品牌优维显®,还发明了全球第一款磁共振对比剂马根维显®。无论是在x射线、CT、磁共振、PET-CT还是PET-MRI等不同时代,都可以看到拜耳影像诊断业务部的创新产品。

作为拜耳处方药事业部旗下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在2021年,拜耳的放射科产品共创造了1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2亿元)的销售额,同时近两年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此前拜耳表示,他将坚定地致力于研发,包括使用人工智能和推动医学成像创新,目标是到2030年超越放射学部门5%的年均增长率。

推动放射学创新战略的一部分,今年1月18日,拜耳宣布以133亿收购全球战略成像人工智能平台和解决方案提供商BlackfordAnalysisLtd,计划将其人工智能技术添加到公司的放射学产品组合中,以确保拜耳在整个全球放射学行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如果说收购Blackford是拜耳发展影像诊断跨出的第一步,那么此次在北京设立工厂则是其全力推动放射科业务发展进入国内市场的一剂良药。

拜耳在华发展历程

过去几十年,拜耳的故事在北京经开区不断上演。

作为经开区第一家世界级生命科学公司,拜耳最初于1995年在此选址落地,设立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适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产品。

2006年,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追加投资2亿元,将该生产基地扩大了1.5倍,扩建后的工厂生产能力提升3倍,是亚太地区速度最快的生产线;2009年,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际研发中心落户于此,成为其全球第四个、中国第一个国际研发中心。

2022年,拜耳公司北京亦庄工厂新生产线再次提速,4条世界领先技术的全自动高速生产线和全自动物流系统在竣工后将使产能提升40%,助力打造世界级的制造工厂。同年,拜耳北京影像诊断医疗器械本地化项目正式启动,将生产用于影像诊断的高压注射系统的四种产品。

可以发现,拜耳正在朝着本土化的目标,不断前行。

本土化趋势蔓延外资竞争“国产”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跨国械企本土化的进程名单上,出现的名字越来越多。前有“GPS”,后有美敦力、强生、直觉外科,均先后设立在华生产基地。

原因无他,政策加持。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为提高医疗设备国产化水平,近年来国内从“鼓励国产”到“优先国产”相关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多数医疗器械招标项目明确规定“只要国产”,其中不乏高端医疗设备采购项目。

不过,“国产”的定义却不再聚焦于“国内企业生产”,而是指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不论其供应商是内资还是外资企业,其都属于“国产”。

在此背景下,外资巨头们开始不断加大本土化布局,许多产品也被赋予了“国产”身份。除了投资建厂、增加产线外,跨国械企也在加大与本土企业的合作,通过收购、成立合资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等方式,增强竞争优势,拜耳也不例外。

与上药、国药签署协议

此前2020年的进博会上,拜耳就与上药控股、国药集团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进行签约。其中,拜耳影像诊断业务部分别与国药集团联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及国药集团重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签订了2021年合作意向,希望通过两个长期合作伙伴在中国市场上的渠道优势,不断扩大拜耳优质产品的销售通路,提高创新产品在国内的可及性,总签约额达到3.8亿人民币。

同时,拜耳健康消费品事业部与上药控股再次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上药控股将为拜耳提供商业和物流领域服务,助力业务拓展和市场下沉。

与卫健委签署签署协议

在2022年的进博会上,拜耳医药影像诊断业务部携MEDRAD®品牌旗下多款产品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交易团集中签约仪式。该品牌旗下拥有MEDRAD®Mark7 Arterion高压造影注射系统这一各类导管室及复合手术室优选产品、MEDRAD® StellantD-CE智能化信息化CT高压注射系统、MEDRAD® MRXperion智能化信息化磁共振高压造影注射系统,以及在全球核医学领域非常具有品牌号召力的拜耳MEDRAD® Intego。

在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的巨大市场潜力的吸引下,外资械企不断加大本土化,将会是主要趋势之一。目前,在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中,在家用医疗器械、医学影像设备、高值耗材(例如冠脉支架等)等多个领域的国产化率,在近几年已经迎来极大的提高,甚至在部分领域已实现碾压外资品牌。

浏览 (13)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 来源: 器械之家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新闻详情
脚注栏目
|
脚注信息
机电工程网(C)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