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导航菜单
当前日期时间
当前时间:
购物车
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 去结算 我的订单
商品搜索
商品搜索:
文章正文
怎样避免冲床伤害事故?
作者: 中国机电工程网    发布于:2020-04-27 22:00:57    文字:【】【】【

使用手用安全工具

  使用手用安全工具可以避免因模具设计不合理及设备突发故障所引起的事故。常见的安全工具有:弹性加钳、专用加钳、磁性吸盘、镊、钳、钩等。

  对模具采取防护措施

  对模具采取防护措施包括在模具周围设置防护板(罩)和对模具结构进行改进。如缩小模具危险面积,扩大安全空间;设置机械出料装置,在不影响模具强度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原来的各种手工送料的单工序模具加以改进,以提高安全性。

  加装安全防护装置

  在冲压设备和模具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或采用劳动强度小、使用方便灵活的手工工具,也是当前条件下实现冲压作业安全的有效措施。如采用手工工具、模具防护罩、机械进出装置、双按钮开关、机械拉手、推手和拨手装置、光电自动保护装置等。冲压设备的防护装置形式较多,按结构分为机械式、按钮式、光电式、感应式等。

  机械式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是对作业干扰较大,操作工人不大喜欢使用,应用比较少。

  光电式装置是由一套光电开关与机械装置组合而成的,当操作者的手进入模具区内时,光束受阻,发出电信号,从而达到滑块停止动作、不能下行的目的,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光电保护装置有红外线光电保护装置和白炽光电保护装置两种。由于光电式保护装置使用方便,对作业基本无干扰,故应用较广。

  接触式保护装置是利用接触杆这一传感元件来控制滑块运动的,有常开式和常闭式两种。这种保护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方便,工人工作时可串联若干套装置同时使用。它适用于装有摩擦离合器的压力机和经改装后的刚性离合器的压力机。

  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编辑本段实现冲压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保证工人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根本途径。只有实现冲压送料、取料的全自动化生产才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佳技术措施。

  实践证明,采用复合模、多工位连续模代替单工序的危险模,或者在模具上设置机械进出料机构,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等都能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方便操作,保证安全的目的。

防护装置使用说明

  安全防护装置技术说明

  安全防护装置是目前保护冲压机械操作者人身安全的一种最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它比防护栅栏、机械拉手、机械拨手等保护装置的保护效果更好,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机器出现故障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适用于普通冲床(本公司配有整套改装装置,可使普通冲床更安全运行。)、高性能冲床、机械压力机、液压式压力机、压膜机、剪板机、工业机械手、包装设备及其他自动化设备,也可用于多面区域保护或防盗。

  安全防护装置一般分为对射式和反射式两种类型。

  对射式安全防护装置是指发光单元、受光单元分别在发光器、受光器内,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直射到受光单元,从而形成保护光幕的光电保护装置。对射式安全防护装置由控制器、发光器、受光器及发光传输线和受光传输线五部分组成。

  反射式安全防护装置是指发光单元、受光单元都在同一传感器内,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通过反射器反射回受光单元,从而形成保护光幕的光电保护装置。发光器及反射器两部分之间形成安全保护屏。每当在安全保护屏受干扰或设备工作不正常时,发光器都发射信号,传送给压力机控制系统以防止可能发生的危险运动,停止锤头下行的危险。反射式安全防护装置由控制器、传感器、反射器、传输线四部分组成。

  冲床伤指事故的预防措施

  目前,许多企业在利用冲压方法加工生产时,仍旧沿着简单的手工作业方法,即用手直接从模腔内装取零件,而且,大量的冲压设备都担负着多种产品或多种工序的制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冲压设备和模具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就极易发生伤手事故。所以,在冲压生产中加强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和提高机械化程度,是防止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1、冲压作业伤害分析

  冲压作业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有人员、设备、模具、工艺、环境5个方面的因素。

  (1)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中心环节

  冲压生产是连续重复作业,大部分中小企业基本上采用的是手工操作。由于要求高速度、高生产效率,一个班次必须成千上万次重复用手送、取产品,体力消耗极大。工作时间长了,容易使操作者(特别是青工)产生麻痹思想,导致失误引起事故。同时各级领导生产组织安排不当,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严,安全管理不善,违章指挥,不重视安全生产,加之操作工人违章操作、侥幸冒险、任性急躁、骄傲轻率,以及多人集体操作的大型冲压机床,如果配合不够协调,都容易发生事故。

浏览 (32)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 中国机电工程网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新闻详情
脚注栏目
|
脚注信息
机电工程网(C)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