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原创
在浙江良渚文化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先进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浙江精神。勇敢勤劳的浙江人民率先到世界竞争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推动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浙江省工业化循环渐进进程中,“块状经济”应运而生,“资源小省”逆袭成为制造业大省。浙江省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启了新型工业化数字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工业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浙江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持续得到改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调整稳步推进,工业经济实现从“速度领跑”向“质量领先”蝶变,“浙江制造”迈向“浙江智造”,已成为浙江省对外改革开放的一张金名片。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强调,浙江要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省上下积极持续加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领跑”
近年来,浙江省牢牢抓住“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发展理念,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传统产业腾退出的发展空间发展高新技术科技产业。车俊指出,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改造提升有着广阔前景。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抢抓机遇、大胆创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这场硬仗。力争通过努力,实现重点传统制造业效益、“两化”融合与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节能减排水平对标国际一流,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要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浙江省经信厅了解到,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从而引领浙江工业经济产业升级。2018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总量达2.3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9.26%,占GDP的比重达41.5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74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国第4位。据悉,在数字经济产业领域,2019~2022年浙江省财政计划安排500亿元以上财政专项资金,在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方面,4年合计安排100亿元以上财政资金。同时还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并组织出资150亿元参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多年来,浙江省坚持不懈地抓数字经济发展,勇当数字经济先行者,获批创建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并成为“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和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区。随着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创新平台的建设,数字经济领域的一批创新成果开始逐步涌现,云栖小镇、梦想小镇等特色小镇在浙江已经成为各地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打造“一号工程”
作为全国惟一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浙江省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企业上云和智能化改造行动,赋能实体经济焕发新动能。浙江省省长袁家军指出,当前,全球发展已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有利于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是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点内容。
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表示,早在2014年,浙江省就提出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作为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之首和重中之重,提出要努力打造“三区三中心”,即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新型贸易中心、新兴金融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浙江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达73.34,较上年提升2.58,在全国各省市位次从第5位上升到第3位;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达74.47,较上年提升1.5,继续保持全国第3位。
今年浙江省政府抢抓机遇、积极探索,重点实施机器换人、智能制造、企业上云、“两化”平台打造等行动,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研究、产业应用和创新发展。下一步,浙江省将以创建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为引领,发挥浙江制造业大省和数字经济大省的双重优势。加快构建工业平台、产业支撑、网络基础、安全保障、工作推进“五大体系”,努力创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先行区。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发挥阿里云、中控等企业优势,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进智能化改造,组织实施“十百千万”智能化改造工程。实施集成电路“强芯”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杭州、宁波等6个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杭州成为全国第4个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超百亿元城市。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积极抢占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等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半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2%,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长7.9%,呈现出“好于预期、高于全国、领先东部”的态势。
萧山新制造引领“数字潮头”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区的变化可以成为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浙江萧山,这个杭州乃至浙江的制造业大区,有着令人骄傲的工业红。1978~1992年,萧山以轻纺、五金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萧山工业经济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在全省崭露头角;1992~2002年,萧山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冲“千亿”目标,跨入全国发达县(市、区)行列;2002~2005年,萧山工业开始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2005~2008年,萧山块状特色经济快速发展,化纤、汽车零部件、纺织、羽绒、钢结构等在全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至今,萧山进入转型升级发展期,2012年,萧山规上工业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
据悉,萧山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338家,年营收超千亿元企业3家,4家企业上榜“2019中国企业500强”,10家企业上榜“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同时萧山有境内外制造业上市企业18家。
说起萧山民营工业企业,人们不约而同立刻就会想起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先行者——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原主席兼党委书记鲁冠球。1969年7月,他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把当时的一个生产农业机械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现已发展成为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和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
杭州萧山区委书记佟桂莉强调,萧山工业一路高歌,综合实力位居全省领先,全国前列。以民营经济为主的萧山工业产业体系、拥有极具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更有国际化视野的制造业企业家队伍。
佟桂莉进一步指出,萧山将加快深度融杭步伐、主动接轨长三角,坚持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双轮驱动”,实施产业结构再造,聚力高端装备、生物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培育,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5G、半导体等引领萧山智造的新产业正呼之欲出。萧山要优存量、强增量、提质量,推动制造业华丽蝶变,再塑萧山制造新优势,勇当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萧山区经信局局长王建涌表示,萧山实施生产方式再造,推动传统制造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智能化转型。其中,大胜达包装数字工厂投产以来,人员减少80%,生产周期从2~7天缩短为2~7小时;兆丰机电智能车间建成大数据管理平台和分析平台,能耗降低7%,人均产值从85万元提高到280万元。传化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万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恒逸化纤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列入省行业级创建名单实施企业梯队再造,开展“鸿雁计划”“鲲鹏计划”“骏马计划”,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正蓬勃发展。实施创新能力再造,引新育强,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高等研究院、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等一批助推萧山“创造”“智造”的新动能蓬勃集聚。随着萧山区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创强大会的召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数字经济4年双倍增行动、高新企业培育行动、稳增长增动能黄金18条政策等的实施,新一轮“民情双访”的展开,将为萧山企业掘金智造新蓝海保驾护航。
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人才更是第一资源。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核心是激发技术人才的创新活力,萧山坚持创新驱动的实质就是人才驱动。人才驱动是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升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关键要素。近期,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和萧山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中心项目正式成功启动。项目以人才工作为抓手,专注人工智能、智能驾驶、超高清视频、VR/AR、5G等未来产业的人才规划、人才标准制定、人才培训与评估、人才招聘就业服务、产业集聚等工作。项目成功落户,必将打造萧山区国际智力交流平台,为萧山区加入新兴经济浪潮、加快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助力工业经济再次腾飞做好有力支撑。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新闻详情